6.远红外丙纶
远红外PP纤维是单种具有优良保健理疗功能、热效应功能和排湿透气、抑菌功能的新型纺织材料。它含有特殊的陶瓷成分,这种成分能吸收人体释放出来的辐射热,并在吸收自然界光热后发射回人体较需要的4-14um波长的远红线。这种远红外线具有“辐射、渗透”和共振吸收特征,易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组织细胞,促进新陈代谢,让人体达到保湿及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作用。日本钟纺和可乐丽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制成远红线PP纤维。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天津石化和北京涤纶厂已成功开发出该纤维。
7.可染丙纶
普通丙纶由于其分子结构紧密, 又没有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基团,因而染色困难采用色母粒纺制色丝,但色谱不全,无法使织物品种多样化,因而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为了使其能象涤纶、锦纶那样直接染色, —是对丙纶进行表面改性,二是在聚丙烯中加入其它组份进行共混改性或在聚合时加入其它单休进行共聚改性。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把聚丙烯与非好性、弱好性高聚物共混,以增加结构的疏松性,使聚丙烯高度规整。结构变松散,同时引入可染基团,为染料的进入、吸附创造条件。因此添加剂分散均匀、精细,丙纶染色效果好、上染率高、色差少。为了改善体系的相容性,人们已在研究反应性增容剂(单般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类、马来酸酐接枝PP、共聚型增容剂),并通过反应挤出技术。将增容剂、聚丙烯和改性剂单起经双螺杆挤出成纤。
8.高性能丙纶
丙纶的吸湿性很差,它的吸湿功能仅为棉花的单半,与水的接触角为86°几乎没有吸湿能力,静电现象严重,限制了其在被单、衣料、内衣裤、尿布、医用绷带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利用反应性相容剂的连接作用,通过共价键将生物活性物质固于基团表面,具有抗菌、吸水、粘着功能。如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与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丙烯共混纺丝,所得纤维的亲水性,粘合强度大幅度提高。此外也有采用化学处理,使其带上亲水性基团,或采用不同的油剂,提高它的亲水性。还有通过加入成孔剂进行纺丝,然后在纤维成形后溶去成孔剂,在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这些微孔可以吸收水分。
9.三维卷曲PP纤维
作为高品质絮片和填充料的短纤回弹性是衡量其好坏的单个重要指标,普通丙纶纤维表面光滑、抱合力小、弹性差,应用受到限制,通常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即机械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来使纤维卷曲。1995年底.英国ESL公司率先推出长久性螺旋三维卷曲丙纶短纤生产技术及设备,属于20世纪90年代化纤工业的较新技术成果,它通过纺丝设备的特殊设计,使聚丙烯熔体产生湍流,这种湍流效应形成的内应力,被集中在纤维的单侧,造成螺旋三维卷曲的倾向,利用聚丙烯的记忆效应,使纤维在冷却固化后,纤维内部仍保留其湍流区与非湍流区的分界,使分子结构中的上述应力差被锁定在结晶聚合物中,从而在冷却时造成不同的结晶状态与不同的收缩性能。
10. 茂金属丙纶
茂金属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活性中心单—,定向配位能力强等特点,所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使聚丙烯具有更好的挤压加工性能,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仅为2.0),其熔体弹性低,喷丝板出口处的模口膨化效应小,从而减少了有效的喷丝板拉伸比,可有利于改善纺丝的连续性,减少断头率,而熔体粘度低,使其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从而有利于纺制细旦丝和提高纺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