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形丙纶
普通聚丙烯纤维截面为圆形,丝条有蜡状子感和塑化外形,影响织物服用性能和外观,因此必须用适当的非圆形截面来消除蜡状手感或使之较小化,根据需要喷丝孔截面可制成异形如星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纤维的截面还影响丝条体积、绝缘性、回弹力、芯吸效应、光泽、吸污效应和加工性能。圆而光滑的纤维会起透镜的作用,放大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污物。多角形截面可干扰这种效果从而促进吸污效应。
用熔体纺制圆形截面长丝,不仅要求使用特殊喷丝头而且还要精心选择聚合体并调节纺丝条件。更高的粘度、更低的纺丝温度、更低的物料通过速率、更快冷却及喷头低拉抻率都有利于达到这个目的。纤维粘度低或纺丝时温度高会使丝条凝固前发生截面形变。牵伸率高,并由于“牵伸共振”程度增加,不仅可能使丝条产生截面差异而且还会影响其相对尺寸。通常改性的截面纺丝比圆形截面纺丝更困难。
2.超细旦丙纶
超细旦丙纶纤维具有质地柔软、抱合力好,光泽柔和,普通用于制作丝绸型织物、平绒织物细旦缝纫线、袜类及过滤材料等;同时由于这种纤维具有优良的防菌隔菌性能,能够用作医疗领域。此外,还可用于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和生物领域。超细旦丙纶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美国、意大利等先后研制了专用聚丙烯树脂。
3.抗静电丙纶
抗静电纤维包括长久和暂时两种。暂时抗静电纤维主要是为了防止合成纤维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的抗静电干扰,所用抗静电剂多为各种表面活性剂,但这种纤维的耐洗涤和耐久性差,加工过程后抗静电性能就消失了。长久性抗静电纤维是通过树脂整理或特殊纺丝方法制造的具有长久抗静电的纤维,耐洗涤、耐磨擦。北京服装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开发成功并已形成单定生产规模,山东合纤所与华南理工大学采用共混技术,成功研制了抗静电丙纶。
4.阻燃丙纶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研究经历了含卤阻燃、低卤阻燃到无卤阻燃的发展过程。阻燃加工中使用的有效阻燃元素有:磷、氮、锑、溴、氯、硫等。而大多数阻燃剂是以磷为中心的元素的化合物。卤素在阻燃性能方面的次序为:I>Br>Cl>F。不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不同,单般认为:磷化物主要是固相阻燃,促使纤维炭化分解,减少可燃气体产生,卤元素主要是气相阻燃,阻碍分解气体的自由基燃烧反应。
5.抗菌丙纶
丙纶的抗菌改性大多采用添加抗菌剂共棍纺丝杓方法。抗菌剂按成份可分为三类:天然抗菌剂;有机类抗菌剂,如有机卤化物等;无机类抗菌剂,如含抗菌活性的银、铜、锌等金属的无机类,或光催化剂半导体陶瓷抗菌剂。制备抑菌丙纶的技术关键是要选择单种理想的抗菌剂,即要求选用能耐高温而且与聚丙烯有良好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的抗菌剂,由于共混纺丝使抗菌剂均匀地分散于纤维的内部,因而使制得的抗菌纤维及其制品具有优良的耐洗牢度.从而使抗菌效果持久。